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橘色頁〉:奶奶的年代

  
                    Randolph Lu 攝影
 學員:陳尹嵩

晚餐過後,我帶著書本去隔壁家看奶奶。奶奶剛剛忙完廚房工作,正在客廳休息,我說:「奶奶,我念書給你聽。」

我念的是一本寫「九歲國小女學生小馨雖然罹患「惡性橫紋肌肉瘤」,卻熱中學習的故事。這是台灣首例的癌患者,小馨的癌長在眼窩,手術後眼睛留有明顯的疤痕,但是小馨很勇敢,不怕被學校拒絕,依然每天勤奮上學作功課。現在她已經是國一的學生。


奶奶聽著聽著,忽然有感而發的說:「這孩子一定很辛苦,好感動人呢。」

我聽父親說過奶奶年輕時候也非常辛苦,她的年代是戰後光復初期,台灣剛剛遭受空襲,一切都被破壞了,物資極度匱乏,尤其是鄉村農家。

「每天都是摸黑就起床。你爺爺要去山上砍竹子當柴火。」奶奶似乎掉進回憶之匣,對我說起了她的往昔。

「把竹子砍成小段裝入灶肚,用稻草加粗糠點火引燃。」聽說當年碾米後的粗糠非常珍貴,大家都會去農會搶取,好不容易收集一袋袋的粗糠,不小心看管就會被偷。

「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收入不穩定,失業是平常事,有人手卻沒有工作,農家自存的米不是拿去賣錢、就是換生活用品,大家只能吃蕃薯籤粥。只有初一、十五托神明的福氣,有白飯配豆干。說到端午節,我們古早只有粳粽(鹼粽),一直到你出生後才有包肉粽呢。」

奶奶自言自語的接續,以前過年都會做菜包、發糕、年糕,可是人口眾多,應景的食物很快就吃完,現在不同了,冰箱可以存放,好像只要打開來,永遠都不會餓到了,時代真的不一樣囉。

以前我們是點油燈過日子的,光線很暗,只有殺豬公時才會點蠟燭。那是民國五十年,我們家鄉開始有配電,你父親當兵退役時,竟然買了一台冰箱回家,這台冰箱使用了二十多年才換新。古早的東西很堅固,大家很惜物。

奶奶嘆息著,繼續她的嘮叨:我每天要洗十個家人的衣褲,拿到溝裡洗濯,如果溝水看起來是黑色的,表示水量不足,就要翻山越嶺去更遠的溪旁,搬走溪裡的石頭、挖開泥沙,找到乾淨的清水。

講到「水」的題材,奶奶話題更多了,「從水橋接山泉水煮飯、洗澡,擔心山泉水不夠用,常常到洗衣溝去洗菜,現在想想有點不衛生呢。

「有時候牛啦、豬啦會把桂竹做成的水管踏壞,家裡停了水,就得先向鄰居借水。後來政府建水橋之後,山泉水枯竭了,大家開始挖古井。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們家才有自來水,有些鄰居到現在還是從水橋或獅子頭接山泉水使用呢。」

奶奶的故事中,過去世代的生活似乎還殘存在科技的現代。令人感覺恍惚難以置信。
「當年,是無醫村,孩子必須病得很嚴重,不得不才會背著繞過五公里的山路,了不起搭乘半天一趟的公車到南崁找唯一的醫生看病。如果沒錢付醫藥費,只好欠帳,等到夏天收割了稻子,再還錢。當時,那醫生救人醫病,很有天良。」

後來,鎮上蓋了蘆筍工廠,村子裡的女孩子小小年紀就一個拉一個,結伴去上班。早上六點出門,回家已經三更半夜,還好,當時治安不錯,沒有什麼壞人。

「你姑姑在紡織工廠,是她的薪水才改善了家裡的生活。唉,農家一輩子也無法出頭天,好在有你這個姑姑,她一個人工作,讓弟弟們去上學。」我知道奶奶指的就是我的父親。

「我為你姑姑準備的便當,每天都有一個荷包蛋,其他的孩子則是菜脯蛋,沒辦法啊,日子很辛苦。」爸爸曾說過,有一次二叔發現便當拿錯了,歡天喜地的有如天上掉下了禮物。

平常很少聯想到「奶奶」也有年輕的時候,只有聆聽她講著她做「媽媽」的種種往事時,才能感受原來祖先們過的是「無水無電」的艱苦日子。對照今天,奶奶一定是百感交集,苦澀中有著甘美吧。本來是我唸書給她聽,沒想到卻是在她的回憶中,我們祖孫過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