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心岱的鹿港學:「百年繁華最鹿港」7


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22
鹿港鳥瞰

因地表隆起而沒落

三百多年前的鹿港,原本是個低濕的海口沖積平原。但是,現在的鹿港,地勢平均離海面也有十公尺,海岸線也西撤到兩、三公里以外。這是因為台灣西海岸不斷隆起,再加上濁水溪出海口幾百年來泥沙持續堆積所致。

日積月累的海岸線變化,不但導致港口的泥沙堆積得越來越多。清末,濁水溪共有三次大氾濫,滾滾洪流夾帶大量泥沙衝向鹿港溪,更惡化了港口淤積的程度。港口消失了!清末,原來幾個港口的海灣,陸續淤積成為海埔新生地;海埔新生地在日據時代又轉換為鹽田;民國之後,鹽田變成稻田。而海岸線,仍然向西邊的慢慢撤退,留出一片又一片的泥灘。

至於小鎮本身呢,原本在南、北側各有一條東西向的河流通過。鹿港溪與洋子厝溪這兩條溪流,都是濁水溪沖積扇平原的支流,在清代還略具航運之效。鹿港最早的舊街,就是沿著鹿港溪出海口的北岸興建的,後來,鹿港溪淤積嚴重,大部分河道都已消失不見,殘餘的河道窄到甚至只需一步就可橫跨過去。日據時代末期,部份殘餘的鹿港溪就被統整成員林大排水溝的一部分。

鹿港從港口淤塞、失去兩岸通商優勢之後就慢慢走入下坡。日據時代以後,又因為遠離交通要道而淡出全台灣的經濟舞台。其實,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開始興建縱貫鐵路,原本計畫要在鹿港設置海線與山線鐵路的交會點,只因當時鹿港的地方父老認為這樣會斬斷龍脈,大力反對而作罷。民國五十七年,民國政府要在中部選建港口,在鹿港與梧棲兩者之間,又因為鹿港淤積嚴重、海岸線太遠而選擇了後者。

《清代往來兩岸的鹿港船名稱》

清代往來兩岸的商船,船舶名稱有很多;不過,說來說去,它們全都是中國帆船。外國人統稱這些中國帆船為「戎克」(JUNK)。

有的船種,就依照貿易地區來命名。從廈門來的,稱為廈船;蚶江來的是蚶船;五虎門來的為五虎船;廣東來的,就叫做南澳船。至於,往來廈門與台灣之間對渡,就稱為橫洋船;其中,較大的橫洋船專門運送蔗糖,又稱為糖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