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心岱的鹿港學:「百年繁華最鹿港」9

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26

幽幽時光 鹿港不見天街與長形屋的建築奇觀

鹿港的繁榮起自於海港的通商貿易,最實際的體現,就是因通商貿易而應生的商業街。走遍鹿港鎮,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馬路並非筆直到底,而是帶有弧度地蜿蜒於鎮內。曲曲折折的街道,猶如鹿港曲曲折折的歷史,其來有自。

蝦子般彎曲的商業街

鹿港的街道並非計畫性形成,而是幾百年來先民們因著自身需要,劃地自設道路,逐年彼此調節之後而形成了目前街道的基礎。最早出現的市街,應可算是十七世紀就出現於地方史書的鹿仔港街。這條商業街,沿著鹿港溪出海口的北岸,緊鄰著碼頭區;街道北側就是一棟接著一棟既是商店又是住家兼倉庫的長屋。清初鹿仔港街的範圍包含了今日的北頭街、宮後街、泉州街與興安街、米市街等地。地方史書形容此地:『水陸輻輳,米榖聚處。』

後來,街道隨著貿易興盛而逐日擴展,略成弓狀地沿著河岸鋪展,北到天后宮、南抵興安宮。在五福街(又稱為「新街」,也就是今天的中山路)出現之後,爲了區分兩者,這條街被稱為舊街。

稍晚形成的「五福街」大致與舊街平行,同樣也略成弓形,由西北向東南延伸地環繞著河岸。鹿港之後所形成的街道,大都以舊街與五福街為主軸,皆為南北走向;直到日據時代,才開通了東西橫向的民權路。清代形成的鹿港市街幾乎都呈弓形,形狀猶如一尾蝦子蜷曲著,所以,地方上也傳說,鹿港街道乃是仿照蝦子形狀而建。又說,清代全鹿港首屈一指的大商行林日茂,坐落的泉州街就是蝦頭。結果,林家後代子孫不知這樣的風水關聯,居然還在門口豎立紅色旗竿,意味著蝦子因被煮熟而成紅色;結果,活跳跳的蝦風水破掉,自家也從此一蹶不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