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心岱的鹿港學:「百年繁華最鹿港」27


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50

鹿港經典二 廟廟廟各處廟宇與寺廟古蹟

鹿港境內不到40平方公里,卻有大小廟宇共約220座,數量僅次於台南,密度與澎湖不相上下,可說是「三歩一小廟,五歩一大廟」。

唐山過台灣,神明也來台

鹿港小鎮的廟宇為何如此多呢?原來,明清兩代先民渡海來台,必須橫渡驚濤駭浪的黑水溝(台灣海峽),躲過官兵追捕與海盜掠奪;等到踏上台灣,又要與原住民互爭土地,更要面對蠻荒瘴癘的威脅。所謂「六死三留一回頭」、「過蕃有一半,過台灣攏無看」,這些曾流傳一時的話,在在道盡了先民來台的艱辛。

爲了平安橫渡海盜橫行的黑水溝,來往船隻莫不攜帶媽祖神像或香火;離家背井的移民們即將邁向生死未卜的陌生環境,攜帶老家的神明或祖先牌位同行,成為心理依靠。面對瘴癘與不可知的未來,他們相信,來自家鄉的守護神或漂流到海邊的各家王爺會帶領天兵天將來保衛他們。鹿港身為清初台灣中部的移民大門,再加上居民多為漳泉後裔,漳州人、泉州人自古特別崇信鬼神。也因此,鹿港鎮內除了「三歩一小廟,五歩一大廟」之外,隱在家家戶戶大廳神桌上的王爺或祖佛,更是不可計數。

有些從大陸廟宇分香火來台灣的神像,一開始不過棲身在土牆草葺的簡陋小廟,甚至有的神明一開始並沒有廟宇可容身,只能在同一批移民的家中輪番供養。等到居民們漸漸富裕,爲了感念神明保佑,才開始興建宏偉華麗的廟堂。鹿港大多數廟宇初建於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間,尤其長達半世紀的乾隆一朝,鹿港就建有15座廟。因為,雍正元年彰化設治使得鹿港成為重要港口;乾隆四十九年鹿港設正口與泉州蚶江對渡,鹿港貿易因而大盛。而此段時期,也是移民入住鹿港的高峰,各種廟宇跟隨移民腳步而在鹿港生根。從鹿港的各個廟宇,能解讀出古鎮歷史與移民們的生命軌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