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心岱小說連載:「地底人傳奇」20

            Randolph Lu 攝影


  陳中文回想剛才聽到的這些話,身上開始冒出冷汗,她慘白著一張臉,瞄了瞄在他腳邊的那隻黑色手提箱,她在打賭,要不要冒險去打開。

  「妳想知道『他』,等會兒跟著我走,妳會挖到更多新聞。」
  「認識維多先生太好了,真是我的運氣。」


  稽查員走進貴賓室送還班.維多的護照證件,並告訴他先生的祕書到了,已經把他的行李運到車上了。
  「這是先生祕書代簽的字。」
  稽查員把一份文件交給班.維多,這是為皮箱入境所簽的保證書。

  「真是搞翻天!」
  他用中文向陳中文說著,然後加註:
  「妳最好別發消息,這是我們老闆的交代。」
  「有問題的話,報社自會過濾,才不是我的事呢。」
  她小聲的回答。
  「哼,妳發了包管妳倒楣,何必呢!」
  「真的嗎?」
  「妳真是菜鳥!以前那個記者比妳上道多了。」
  遇到這樣被比較的時候,陳中文總是壓抑住激怒,以阿Q式的想法來安慰自己:
  「笨鳥當然要慢飛,菜鳥有一天會變成鳳凰的。」

  考入報社的時候,她還在念研究所,為了實務經驗,她願意接受半工半讀的挑戰。剛開始工作,分派的路線自然是最差的,負責消防隊、婦女社團等無關緊要的新聞,跑了大半年,若有所成績的話,要算是征服了挫折感這一點吧,臉皮變厚了,心變硬了,不再為了稿子上不了版面而傷心哭泣鬧情緒,不再為了文稿被編輯剪得面目全非而自覺屈辱。
  即使就是這一點點成長,還是值得的。當她通過了碩士論文,她終於有了轉機,一位同事辭職,她適時遞補了文教線的缺。

  班.維多被歸納為學者,但她到中正機場時並未發現有其他報社的記者在場,以新聞判斷,憑這份無頭無腦又無出處的消息來源,應是不會被理睬的,可是,小記者路線窄,資源少,除了緊緊抓住可以表現的機會外,造化更需要碰運氣,新聞媒體本身不是開放空間,它的封閉系統支配著時事與社會的脈動,什麼才是「新聞」,在各國有不同的標準,在各報來說更因政治立場而會有互異的處理,新聞主宰價值觀、左右思想,對大眾來說,它是資訊的提供者,但有時候它也是一種嗎啡,讓人以為服用它會比較聰慧、明智。

  「新聞是狗屁、是劊子手。」
  很多人不也如此謾罵嗎?然而,不論如何,陳中文希望成為一名記者,她相信公正的新聞媒體是民主國家的象徵,是社會公義的存在證明,儘管在台灣,因戒嚴法而使報紙不能開放競爭,但她能以才學被錄取,成為這獨佔事業中的一員,她相信那些謾罵之士只因無緣參與而有懷才不遇的幽怨罷了,現代人、現代社會,資訊就是力量,記者有業務為大眾求知的滿足而貢獻。

  「我不應該說為報老闆工作,我是為我的同胞服務。」
  陳中文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她知道目前還只是學習階段,她做得不夠好,所以屢屢得不到上司的嘉許,當然,她的稿子一直是被視為填版面的東西,只要一有別的新聞,她線上的消息就無關緊要,當做垃圾處理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