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心岱的鹿港學:「百年繁華最鹿港」3

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10、11
龍山寺拜亭


泉州後裔:施黃許三大姓

鹿港既是清代往來兩岸之間的通商要港,同時也是中部移民的先哨,所以,居民幾乎來自福建、廣東兩省。其中,最早來鹿港開墾的是福建興化人,緊接而來的是泉州人、漳州人。後來,廣東的客家人也來了。金門因為是當年鹿港的貿易對象口岸之一,所以,也有人移住鹿港。這些族群,不但各自聚居,也相繼興建了自己的寺廟,最後,每個人都融入了鹿港,形成小鎮風貌不可或缺的一環。

明鄭時期就來鹿港農耕漁撈的興化人,在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有一批集體移民來到了鹿港,同時並建了興安宮。興安宮,意思就是「興化安寧」,它不但是鹿港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鹿港最古老的廟宇建築

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11
泉州移民於清初興建的龍山寺,保有典型的閩南傳統。
從康熙末年開始大量湧入的泉州人、漳州人,更是後來居上。雍正年間,漳州人首領與泉州籍富商聯合開墾海埔厝至頂厝一帶,俗稱「許厝埔」的地方(現今鹿港鎮海埔里、紹安里至頂厝里)。土地開墾完畢以後,由兩派人馬平分。所以,今日許厝埔的南邊多為泉州後裔,北邊多屬漳州籍。埔頭街南靖宮,供奉的是請自漳州府南靖縣的關公。至於泉州人留下的痕跡就更多了。比如說,康熙末年,泉州人施世榜花十年修築的「八堡圳」,對當年開發彰化平原有很大的貢獻。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泉州七縣的移民集資興建了龍山寺,為現今台灣留下最優美的廟宇建築。

*泉州七縣: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
*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

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廣東潮州客家人集體來台,並在鹿港大街(現今中山路276號)興建三山國王廟,祭祀他們的鄉土神明「三山國王」。至於陸續來鹿港定居的金門人,數量不斷攀升,爲了方便照顧同鄉,他們在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興建浯江館,供奉蘇府王爺,兼具廟宇與同鄉會館的功能。

這些族群裡,以泉州人最多。據統計,九成的鹿港鎮民為泉州移民後代。目前鹿港的三大姓:施黃許,也都來自泉州;甚至,有一度,光是施姓的居民就佔了鹿港人口三分之一強。因為泉州後裔的人數比例相當高,所以,鹿港在全台各鄉鎮裡面,也最具有清初的泉州風情,早年被稱為「小泉州」。鹿港這種帶有濃厚泉州風格的雕刻、美食、音樂與口音腔調,也跟台灣其他地方大為不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