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橘色頁〉: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感覺


          Randolph Lu 攝影

學員:康彩芳   

同樣的食物在不同的環境、心情、饑餓與否有著很不同的感覺。

我的童年,五十年代初期,那是剛戰後數年,大多數的人們都為了三餐奔忙,尤其是在香港的外島一長洲,島上土地貧瘠,毫無資源,島民生活非常窮困。

印象中「蒸水蛋」已是很美味的佳餚,我們家兄弟姊妹又多,那蒸水蛋的盤子已經空了,我還是第一時間取了回來,往上加了半碗飯,拌勻一下,很快地吃下肚子裏,事情還未結束,妹妹也接過我的盤子,又把半碗飯往盤子拌一拌,很快地也把飯吃光了。

往後每逢看到「蒸水蛋」,都會勾起那童年的回憶。

小學畢業的暑假,姨姨從澳門來探望我們,帶了一些她女兒的舊衣服給我們,那還是我第一次穿裙子呢,雖然是舊的,我還是很高興。姨姨還邀請我和姐姐一起到澳門居住數天。她每次煮飯前必問我們今餐吃多少碗飯,她不想浪費,更不想有隔餐飯菜,她計算得很精準,一點飯菜都不會多。那次餐後,也許年少又消化良好旳緣故,我很快便餓起來,又不好意思説出口,祇好偷偷地溜了出去,在附近的麵包店徘徊,算計着手上僅有的零用錢,買了一個價錢最便宜的法式麵包,在我印象中那是最美味的!現在想起來印象也頗深刻。

時代不同了,如今物價雖然漲了不少,但基本的裹腹之食不再有匱乏。反之,人們開始有浪費的現象。尤其是出現在「吃到飽」的自助餐上。不排除有一些人想在指定的價格下,品嚐不同種類的食材;但也看到不少浪費的情況出現,雖然有明文規定浪費的食物會量計罰款,但礙於會怕流失客人,罰款的情況是鮮有發生的。又有一些吃到飽的火鍋店,客人總是把食物往鍋裏放,到結帳時鍋裏總是滿滿的食物。看了總是為那「暴殄天物」感到難過。

經過數次的經驗後,我們母子倆出外進食,不再選擇自助餐或吃到飽的餐廳,一來怕看到浪費,心裡不舒服;同時,也怕食物的多様化,衹要每樣吃一點點,也有過量的攝取而影響健康。
少年窮也許也有一點好處,所有的美好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往往是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得到,學會了「珍惜」這一個功課。反之,有一些父母,可能是敏感度不足,又認為自己很富有,看見子女浪費食物,不以爲然,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那要改正就沒有那麼容易。

從前,在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不讓他們做家事,怕他們浪費時間,常常著令他們把書念好就可以。現在想起來,真是愚不可及。做家事,一來可以從轉換工作環境來舒緩壓力;又可從工作的過程中,例如烹飪,從買食材到煮成食品是多麼不容易,而由自己做成的又特別有一番風味。從而懂得珍惜食物。再者,無論如何,將來出外求學或出外工作,也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