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橘色頁〉:父親


           Randolph Lu 攝影
員:康彩芳
 

我靜立在海灘,遙望著遠處起伏的浪濤,不料瞬間卻已經襲捲到岸邊,來不及躲,雙腳都浸泡在水中,衣服也打濕了,身體起了一陣冷寒,可是,我感覺到的卻是熱淚流到嘴角的滋味。

每回來到海邊,我的眼前總會浮現父親的蹤影,他的小艇如落葉飄盪在海中,好不容易才划進碼頭,我看見他跳下來藉著扶住旁邊的漁船,以穩定他的營生工具,那會而,我發現他被生活擔子壓迫得形消骨立的個子,一雙傷痕累累的手。

「爸爸,我多麼想念你。」

我心底的呼喚,相信父親一定聽得到的;六十年前,我剛入小學校,卻被迫要離家到九龍生活,因為叔叔體諒我們經常沒有隔宿之糧的窘境,願意分擔父親的辛勞,而代為領養作為長女的我。

儘管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父親難捨骨肉分離,他更加奮力的工作,以求改善收入,而於一年半載後,就把我接回故鄉;當時,我相信他一定也聽見我思念的呼喚吧,年少不懂事的我,並不能理解父親為了一家大小「活下去」,是怎樣的鞠躬盡瘁。

我的故鄉長洲,是孤懸在離香港有五公哩的小小島嶼,貧瘠的土地資源有限,島上的居民大都倚賴海洋維生,父親的本家原是經營雜貨店,但到他這一代,島上人口大量外流,店鋪無以為繼,父親只得以小艇販賣餅食與粥品給觀光遊客。
小艇生意是「看天田」,利潤微薄且風險極大,一個颱風就可能血本無歸,甚至一家七口都要多天餓肚子。

水上營生非常辛苦,不但烈日、寒風都得熬,小艇本身不如漁船堅固沈重,大浪來的時候還會翻覆,所有的家當歸零,可能連人都成了波臣。

父親有次在外送熱粥到一戶船家時,忽見一個幼兒正爬高到甲板邊邊,急速的墜海,他丟了手上端的「貨」,立刻縱身跳下海,與浪搏鬥了好一陣子後,終於把孩子救起。

這幸運的孩子後來成了父親的「誼子」之一;父親捨身救人的故事並不只這一個,但保守的他從來不說,他有多個「誼子」的故事,在長洲很是廣為流傳,我長大後想知道這些陳年往事,還要去探問鄰居呢。

父親的歷史,就像一個塵封的神秘盒子,遙遠的埋葬在這個地脊人貧的故鄉。
我在六歲時,叔叔知道父親無力養活一家子女,便好意帶我去九龍跟他們生活。當時父親雖然很心疼,卻無奈的放手;但是兩年後,他努力做工存錢,就接我回到故鄉。

我曾經洗碗時,粗心打破昂貴的碗,母親非常生氣準備打我時,父親拉住棍子對母親說:碗再買就有了,何苦傷了孩子皮肉。當時,我就立志長大後一定要努力掙錢,讓父母親能安心退休,由我來幫忙弟弟升學,有了知識,我們家才有可能「翻轉」,脫離貧困悲哀的命運。

我嚮往海洋,因為海面隨時會昇起父親的身影,但我也同時懼怕著大海,因為搖曳的波浪總是形成一種威脅,使我擺脫不掉面對父親勞動不歇,最後積勞成疾的亡故悲劇。

如今我也到了「知命之年」,對父親的思念,更加無止境,可是我僅知的父親的一生,卻是如此空白與虛幻,我想告訴我的兒孫關於我父親的歷史,但往往還沒出口,便激動流淚,我想打開那個神秘的盒子,探索塵封的歷史,瞭解我那平凡又偉大的「天下人父」。但這個機會就彷彿海中幻象,一閃而過,留下的只是我的無聲呼喚與永生的遺憾。


【心岱講評】

本篇文章是出題自:「寫記憶最深的人或事」。

內容概要與順序:
海中出現父親幻影---父親的營生---父親的誼子---叔叔援助---父親接我我返長洲---慈愛的表現:打破碗---總結父親單純的人生,自己企圖幫忙弟弟以減輕父親壓力。

本文經由建議運用「起承轉合」的結構而修改:
「破題」---海中出現父親幻影,連結自己的思念。

「開展」----打破碗的故事、去叔叔家生活、重返故鄉:表現當年生活的困苦,顯現父愛的寬容、父親的慈愛。

「轉折」----回憶父親的營生、凸顯父親救人的慈悲本性,為謀生、活下去的生命需求。

「歸圓」----回到「海洋」,運用海洋的意象,去連結自己的微弱的企圖、努力,以及內省。

學員:康彩芳,香港人,因兒子在台工作,故經常兩地居住。凡旅台期間,參加「閱讀與寫作課」不曾間斷。對於閱讀與寫作,充滿熱誠,在不惑之年,難得能以天真情懷,享受著其中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