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Miru(文、圖)
從蘇澳開始是平緩的轉入幽腸區徑,一個河口、一個小村、再接隧道更替著,永樂、東澳到南澳。南澳在河與海與山之間,山由高而低,平廣的連接到海口。剛過南澳就轉進武塔,山包圍著武塔,離海不遠卻見不著海,靜靠著河與山。火車不會停下來,只是繞過武塔,然後奔去隧道一直黑暗著,長長的不見終點,直到耐不住的火車磨出油氣味,一出口是和平,在此小小的遼闊可以望見海,再往後往前都是蘇花絕壁大山。
鐵路的右邊山越來越高,越顯狹隘的緊迫山邊,靠近窗戶邊才能仰望見山頭,有時候,雲霧壓進來,白濛濛蓋著,探著窗景也見不著真面目,略掩略現赭綠與灰白黑岩,想像那雲霧後的高壁更無法揣測。在和仁稍喘一口氣之後,繼續壓著大山前進。
出了山接近新城,立霧溪口很寬,一眼就能認出,山壁上的大理石廠,逐年點滴的刮去山容,山在時間下,又長出綠意。行三棧溪,清麗的水、潔白紋樣的石頭攤在河床,火車跨過,閃閃耀眼牽動嘴角笑意,不遠了花蓮。
進入了花蓮了,一定會受著山的撫慰,一路安靜穩定的來到這裡。看著窗景的山由淺至深高,直到花蓮停歇而豁開,怎麼樣都會抵定下來,為自己預備好花蓮的心情。
冬日,雲霧由北面而來,由高而低慢慢堆上一層一層,飛機班次也大都北而來,繞過大圈花蓮順著山邊旋迴而降,機位上看著窗景也深吸一口山的壯氣。
山安穩的立定在那。每天從南而來、從北而下、往東去海,一路大山隨側陪伴,背靠著大山在生活,雄壯安穩的,沒有疑慮。
有時候,雲霧在高處點綴少許。很遠可以看透最高的那山巔,但是不知道背後還有多高,如果雲霧壓下來的時候,山就隱沒了。時而忽現一角,像探頭的大象,又躲回雲霧裡。
每天出門入門,都看著山。就像有壁峘可以依靠的空間,依存的安全感。
往東走去,海就在那裡。
當陽光露臉時,浪花變得立體了起來,一道一道輕盈的捲起。揚起一點白羽細絲、再捲來,帶著白花裙邊,陽光下顯出亮白的層次,上岸的浪滾出一灘細緻的泡沫。海浪一道一道來,看似相同卻又不同,每一股捲起的力道不同,前浪後退的速度,湧向岸邊的會合處也許更前,就這樣期待著下個浪頭也許更豐美,坐著看浪捲來退去又捲來退去,這樣度過許多時。
大海一呼一吸,小周天的一呼一吸,調合了心的節奏,如果你這麼坐著看海的話。
在大山大海陪伴下生活了好幾年的書琴~
一直記得她騎單車的背影,那一次書琴說今天慢城花蓮小聚要不要去看看,就跟著她帶路騎過去,過了蹦坑隧道在花蓮的小路小巷鑽來鑽去,那個騎單車的身影很瘦弱,冬天時穿得很厚的粗編毛線衣還有圍巾,一副寒帶生活的模樣。
四年過去,今年她在海邊用雙手剛完成的房子裡生下第一個孩子。
她說啊!:「住在這樣的環境裡,就會想生孩子。」,這是很微妙的話,住在大山大海圍抱下,確實而清清楚楚的看著存在的世界。人本來就是與山海環境共生的,生、生命、生育、生活,札札實實滿覆在山海環境中,那種感受很真切。
潮水是激情的,但一起一落是規律又不停的修行。生活是這樣覆而覆而覆,一成不便嗎?激烈澎湃嗎?看起來都是;看起來都不是。如果煩慮不止就讓海潮的規律性來一一撫平,如果平淡無奇就讓海潮來激烈你的擺動,一波一波壯大而起。
她帶著孩子在生活,當然也發現話語不同了。人都會因為孩子的出生而更茁壯更健全,那是細微的、內在的更加完備的狀態。
我很開心認識的人生了孩子,因為很多事好像就變得可以理解一般。所以啊!生孩子多麼重要啊!
而內心更飽滿喜悅的是,在山高海寬的花蓮,感受到大山大海撫慰的力量。
~記2011年的花蓮小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