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百年繁華。最鹿港」P.42 隘門 |
惡不過隘門:鹿港僅存的隘門遺址
曾有人統計,鹿港以前曾擁有57個清代隘門。不過,這些隘門後來拆的拆,毀的毀,尤其日據時代因要拓寬中山路,兩旁隘門因而拆掉不少。最後,全鹿港只剩下九曲巷目前尚存有隘門。
這道鹿港碩果僅存的隘門,就位於九曲巷北段的後車巷裡。設立於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磚造建築高約十尺;上方有道用石版砌出的橫樑,題了四個字:「門迎後車」。兩百年來,這個隘門就這樣扼守著八尺之寬的九曲巷北端。
後車巷的隘門後來逸失了門片,徒留一個牌坊似的磚造建築,形式化地佇立巷口。不知情的人或許會以為它是個牌坊,不過,這個很典型的鹿港巷道隘門,在百多年前可是鹿港居民自設的社區「警民連線」呢!
話說兩百多年前,鹿港鎮還被稱為鹿仔港街的年代。清初先民們來台多是同一宗族集體移民,也爲了安全之故,同一姓氏的宗族多半聚居一處以鞏固自己勢力。像鹿港三大姓施黃許,施姓一族多在宮後地區,黃姓人家主要住在菜園這裡,牛墟頭的居民則多半姓許。鹿港居民的來源很多,這些來自泉州、漳州與潮州的居民有時只因為兩個人的私下摩擦,最後卻演變成宗族之間的集體械鬥。後來,當鹿港商業繁盛、行郊興起,爲了方便管理,商家們也按照行業類別而聚集在不同路段。無論是帶有血緣關係的住家或從事同一買賣的商家,爲了維護自身的財產與安全,多半會在商店街或巷道之內設立隘門,以防止盜匪侵擾或外人拿著武器來尋仇。
這些隘門的作用有如城門。白天開門任人通行,日落之後則緊閉門扉,封起來的街巷固若金湯,就算盜匪暴民的刀槍拳腳也奈何不了。關閉隘門之後,旁邊還有個俗稱「狗孔仔」的小洞,用來監視外面狀況或接傳密語。夜晚有急事需通行隘門時,必須說對了「通關密語」方能被放行。
宮後牛墟又菜園 況兼前港更難言
誰知三姓施黃許 怙惡原不過隘門
誰知三姓施黃許 怙惡原不過隘門
隘門是抵禦盜匪的防線,也是不同姓氏居民械鬥的界線。鹿港俗諺:「怙惡不過隘門」,源自上方所列之詩詞。詩文內容大意是說,鹿港三大氏族彼此常有械鬥,加上碼頭區舊街的施姓兩房彼此常常「拼房」,不過,就算是鹿港三大姓:施黃許,這三族人多勢眾,誰都不敢深入「敵陣」,斗膽踏入仇家的勢力範圍之內的隘門;頂多在隘門前面叫陣挑釁,一看到苗頭不對還是要立刻奔回自家的隘門來尋求保護。
※交通資訊:位於中山路消防隊之後的後車路,也可從埔頭街32與34號之間的巷道進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