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每日二字

「越讀者」之書的選讀,已經連續上了四堂課。
沒有報上名的學員,都希望能再重複開課,讓新學員有機會共讀這一本作者思考了七年,把「閱讀」當作解剖醫學看待,分門別類的分析現今網路時代的閱讀之道。

讀書,只要有時間,坐下來,翻開書頁,看就是了,不是嗎?
我也不曾懷疑過。大半輩子看書就是依照自己的興趣而讀。
可是,「越讀者」告訴我們,這樣是不夠的,讀書必須要「越界」才行,要打破「界限」才行。至於怎樣算超越自我的界限呢,書中一五一十的舉列說明,並以人的各種飲食需求來換算書種的營養必要。

在講課的當下,學員皆反應「是一本令人意外的書」,「是一本令人驚奇的書」,而紛紛互相走告。

其中有一個小章節講到「閱讀是有助於消化的蔬果」,以蔬果豐富的纖維質比喻對人體消化系統的幫助與維護,來對應「字典、辭典、地圖、百科全書」這類「工具需求的閱讀」。

磨練對字詞的敏銳認知,就是磨練我們對現象的敏銳認知。作者語重心長的強調。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家裡書架那些典藏了數十年的字典、詞源、、,是如此的重要,怎麼都被供在那兒,從未被青睞呢。

作者的觀察,喚醒了大家共感的經驗,觸動了大家心中的痛處。這類書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小就要養成,但大家對「工具書」的印象,總是「應急」角色,根本不認為它是一本可以拿來閱讀的書。這是普遍的習慣。

光這小章節就改變了大家的一項認知,我於是在課堂上推薦了延伸閱讀,是最近出版上市的「每日二字」,它是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的團隊所著作,時報出版。

以同音的兩個字「捉對」,或容易混淆的「類同」之字,從「音」」、「形」兩大字組作為語文使用的共識基礎。本書的編輯、設計、編排都突破了傳統字典辭典的形式,所以,看起來是一個很年經、很現代的書的樣子,去掉了「壓迫感」,令人感覺可親可近。

「每日二字」,便是對應的「越讀者」書中所提點的「工具書」的消化閱讀,每天在餐桌上,家人一起「每日二字」,多麼愜意而有意思的親子之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