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心岱小說連載:「地底人傳奇」13

            Randolph Lu 攝影

  從荷蘭搭飛機到法國後,班.維多在旅館換上了這身蒙古大禮服裝扮,開車來到法國南部的派拉特沙丘。由於地理景觀特殊,沙丘吸引大量觀光客前來觀賞,但沒有人能如履平地的穿越這座魔幻似的沙丘,而在盡頭的沙灘也就更顯得人跡罕至的荒涼。
  可是對班.維多來說,再險惡的自然環境,都不會令他害怕,他相信從十五歲起,他就在接受各種求生訓練,戰地、人羣或原始環境,有一種力量在指導他,逼迫他成為「英雄界」的人物。

  在命運的地圖裏,他是無可遁逃的被獵者,但在人的社會中,他卻扮演了掠奪者的角色。
  「誰沒有天敵?」
  班.維多自言自語,好像在和本清法師抗爭。

  他看著受潮汐影響而規律起伏的海浪,覺著月球和太陽距人類很遠很遠。細小的沙粒是由大的岩石歷經多年的衝撞、摩擦、剝損、腐蝕等作用造成的,而這些也仍然要拜遠方月亮和太陽所促成的海浪和風吹日曬所賜,因此「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有先後,則近道矣。」

  這是中國的《大學》上所說的真理,班.維多從前就念過的書,他年少的時候就會用這套觀念去看宇宙萬物,覺得特別有心得,海灘使他想到太空,想到古老的自己,心中難免感到人世的悲涼和奔途的疲憊。

  沿著沙灘,不遠處就是大樹濃密的森林,掩蔽了一座凸裸的石灰岩壁,濤聲在森林中不停迴響,夾雜著風的呼嘯,氣候彷彿以沙灘為分界剎那間就變了,雨滴灑落下來,雷聲也轟轟作響。

  「他們知道我來了。」
  班.維多的感應並不靠聽覺,他的周遭是百人交響樂的演奏,但他的體內,永遠有一支搖桿探測器在收播來自地底的訊息,「月河」的終點就是他選擇靜坐入定的地方,大部分時候,這個環境會是瀑布的源頭,或千年巨木,或濕熱的莽叢,或高原的湖泊,或冰河的遺址;不是蠻荒絕地,就是生物繁茂之處。

  他相信被牽引而來,是為了接受預示,也為了接觸密談,但究竟對象為誰,班.維多並不十分清楚,他只明白,那是一種高智慧的生物,來自不為人知的地方,那個地方是人類目前還未能入侵的第四度空間。

  「沙粒也有它們的身世,在顯微鏡下,每一顆沙粒的來歷都昭然若揭。」
  班.維多思維一轉,忽然有人的說話聲音傳進耳膜。

  「孩子們,山為什麼會崩塌,因為山也有人的心情,它日夜思念母親的懷抱,海洋就如同人類的子宮,山讓風化使自己崩落,而沙粒就是它的點滴渴望。」

  「沙粒是各種岩石的碎屑。熱帶海灘上粉末狀軟沙粒多含有珊瑚碎屑,黑色沙灘的則可能是熔岩沙。它們含有石英碎屑,抗蝕性特別強。」

  他聽到有孩童的喧鬧嬉笑聲,那像是老師帶著一羣學童在做田野授課的情形。

  老師顯然是女性,因為聲音細而頻率高,是那種適合唱高音的聲樂之美。她再度解說:
  「沙粒由不同的物質構成,形狀和表面結構因而互異。剛從岩石剝落的幼年沙粒,大多粗糙多角,在與風雨搏鬥時,常會因與別的沙粒碰撞,尖角逐漸磨鈍,變為平滑渾圓。沙粒表面的光澤,要看它本身是隨風傳或水送而定。」

  字字句句非常清晰,彷彿就在他的身邊,但班.維多四周望去,除了巨岩和懸崖外,就是樹林,他沒有發現有人的蹤影,更何況是一羣活潑孩子,他定神再聽,還是繼續剛才的題目:
  「由河水,湖水,或海水送到陸地的沙粒多數光亮、圓滑,至於沙丘和沙漠颳來的,色調較為暗淡,因為與其他沙粒不停碰撞,所以表面粗糙,有點像他們的磨沙玻璃。」

  老師說完,孩子個個興奮的你推我擠,爭相目睹顯微鏡下的沙粒面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