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夢之驛

這幾個月Bubu老師經常的南北兩地奔波,是為了幫忙一個學員的早餐店,作該店的空間規劃與施工進行,這看似硬體的工程,在Bubu老師的設計中,卻是從無到有,從動線到視線,從色彩到照明,從取店名到供餐,一應俱全的都在動工之前,就有了一張虛擬的藍圖畫在她的心中。

果然,接近完工之時,便誕生了周全與完美的樣態,沒有工程圖、沒有設計圖的Bubu老師,憑著心中那張藍圖,成就了有如魔術般的虛虛實實,令人驚呼讚嘆。

「店」就像一塊田地

終於,落實了一個「美麗的店」,今後就要赤手空拳的去「經營」了。「店」有如一塊田地,親手播種與耕耘的想像,很令人陶醉,開店也因此成了很多人的夢寐以求,但開了店,卻往往也是惡夢的開始。這個關鍵在於事前準備的成熟度,經營理念的實踐能力、專業的管理把握。

我是初生於戰後嬰兒潮的一員,剛好欣逢世界大戰之後的重建時期,家國都處於物資雖然匱乏,但人人心懷著希望的新世代。

40年代的台灣,忽然湧進大量過海而來的軍民人口,為了生存,大家奮力起步拼經濟求溫飽,但百廢待興、百業蕭條的景況,當差、伙計、幫傭之外,開店是唯一可以「自己的主人」的計謀。

「店」是金雞母?

「開店」,有各種不同性質的內涵,有的本身就是「製造業」;生產加販賣,如小吃店。有的是傳承自祖傳的獨家本事,如中藥鋪。有的則是學有專精的專業,如裁縫店。這其中最簡單的「開店」的是一種靠買賣商品,賺取交易之差價利潤的營生。

這種店,是傳統事業中的「金雞母」;以現代社會的歸類,它是屬於「服務業」,固然,服務業的精神主軸,販賣的是人的服務品質,包括該商品的「專業認知」,但在過去商業模式還很單純的時代,只要有適宜的場地、有批貨的本錢,人人可為之。雖是如此,但開店最大的誘因,其實是意味著「自己作老闆」,被潛意識裡強烈「不需看人臉色,甚至可以主宰他人」的那個「自由空間」所迷醉。

因此,在台灣剛剛拉開城鄉差距,都市朝向商業化繁榮的當年,很多人最嚮往的是開「咖啡店」「花店」「書店」「文具店」、、這一類與藝文搭上線、且具有浪漫氣息的工作環境。這和很多知識份子狂熱的投入「發行雜誌」、「出版業」,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是大家處於苦悶的「戒嚴時期」,壓抑籠罩的社會氛圍,讓人情不自禁的把思想走向「脫離現實」的境地。

我也曾經做過夢

很多人憑著執念,以身家財產去賭一個「夢」。我也曾經與朋友合作主持一個「店」,它叫做「夢之驛」。

這個店是以提供前衛的設計空間:如色彩、家具、擺飾、光源,當代藝術創作的資訊:如世界知名藝術家的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美妙的飲品與餐點:茶水、咖啡、果汁、三明治等,都以流線的水壺、杯盤、碗碟承裝,同時,還兼賣最新潮的時尚雜誌與專業書籍等等。

總之,這個店彷彿「昇華」與「墮落」結合品,有時是「黑色幽默」,有時是「紅色緊張」,有時很「綠色天地」,有時又「藍色情迷」,有時是「白色死亡」。

在資訊匱乏、思想封閉的當年,這個店販賣的是「創意之流」,運用五感的刺激,啟動人們另類的消費意識。

「藝術創意」也可以「消費」,它彰顯的是這樣開天闢地的意義;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佛家講的「眼、耳、鼻、舌、意」具在這驛站出現,只是它畢竟處於「夢中」,終究要被打入「地下」的命運,最後當然是受到保守勢力的摧殘與消滅。

店面關閉,資金泡湯,合夥人解散,從此各自分道揚鑣,再也不相往來了,絕非互有恩怨,而是那個挫敗的創傷,讓大家不願被記憶。。

原來一場空

這個啟蒙,使得一相情願的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包括時間的耗損與朋友成陌路。之後我逐漸透析小我在時勢洪流之間的作為取捨。如果不是這樣「一場空」的教訓,我豈能成長,又如何能認識自己的種種性格上的缺失呢。在人生的途路上有繳學費的機會,畢竟算是很幸運的。

我利用工作之餘,開啟了我生命中的「第二個店」,它依然提供「創意」的專賣,只是,現在我是獨資,開的是「無形無影」的店,它虛擬在我的意念與心中。

在尚未有網路的時代,我便運用虛擬的「有限與無限」之特性,保有了一個「多元工作者」的身份。我既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同時也是自由工作者;我所從事的卻都是與「文字」這一項相關。

在書寫之餘,開始接近「編輯、企畫、設計、出版」這幾項延伸的專業,這些本領都是在虛擬的店家中自我歷練出來的。當時年輕的我,並不知道我的體內隱藏了這份能力。滿腦子「創意」的我,像個懷有身孕的人,必須「生下孩子」的渴望,讓我對於「傑作」的完成,充滿了挑戰的熱情。

虛擬的店

雖然「創作」不能與「作生意」同等論,但是,在我少小時,我即因投稿發表而意外獲得稿酬收入的經驗。儘管稿費相當微薄,卻很能滿足渴求「自主」與「自由」的個性。在「夢之驛」遭受挫敗之後,我架起了另一個「天地」,虛擬了自己的工作室,依然秉持提供「創意」這個原則,不但接到意念相近的專案執行機會,也同時開發了我多元潛能的試練。瞭解自我的性向、專長、能力、企圖、目標、、、、之後,終於,在掌握了游刃有餘的自我專長中,成就了我的諸多「夢想」,使我有資源去換取人在世間的慾望,如自由自在的追求,如豐富精神的必要糧食,如時間的餘裕運用、、、

我真的來到了「夢之驛」;沿途的風光,在車廂的窗邊掠過,我回顧著匆匆而過的旅程之站,彷彿也看見不斷開發自我潛能、努力追尋相關機會、擴大專業領域,把工作視為生活信念的我的成長過程,它是我努力讓「夢之驛」在心中復活的力量,更是我優雅靠站的完美句點。

終於靠站下車了

如今,我已經下了車,悠閒的漫步過月台往回家的路上走。沿途美麗的店營造了街道的生氣,提供了人們編織更大的浪漫與理想,現代的「開店」,不僅是個人的夢與實踐,更是整體社會的動力與繁華,Bubu老師說,她並不鼓勵「開店」,但既然有了這樣的生涯規劃,就必須先做好完整的自我訓練,軟體很重要,硬體更不可馬虎,如何創造風格,掌握時勢,都在考驗著那一念之間的成敗。